根据《污染地块土壤管理办法(试行)》(2017年7月1日)的要求,为使社会团体及群众了解、知晓本项目污染调查情况,现将《蚕桑街东、南津路南及蚕桑街西、南津路南两地块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初步调查报告》的主要内容公示如下:
1. 场地基本信息
桑蚕街东、南津路南及蚕桑街西、南津路南两地块位于苏州市高新区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,蚕桑街东、南津路南地块占地面积约42.5亩,蚕桑街西、南津路南地块占地面积约46亩,共计88.5亩。蚕桑街东、南津路南地块红线内原为苏州大学西校区;蚕桑街西、南津路南地块红线内原为苏州大学西校区、江南丝厂及省浒关蚕种厂第三分厂部分厂区。根据招标文件信息,两地块目前均为空地,部分区域有建筑物,拟规划为商业商务混合、文化用地。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国发[2016]31号)、《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、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(环发[2014]66号)、《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(苏政发[2016] 169号)、《关于规范工业企业场地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(苏环办[2013]246号)《关于规范工业企业场地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(苏环办[2013]246号)、《苏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(苏府[2017]102号)的相关要求,防范工业企业关停搬迁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,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的用地安全,我单位受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开展“蚕桑街东、南津路南及蚕桑街西、南津路南两地块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初步调查报告”工作。
2. 调查采样方案
根据地块收集到的资料及现场踏勘,初步将该项目地块划分为三个区域,分别为省浒关蚕种场第三分厂、江南丝厂、苏州大学西校区。省浒关蚕种场第三分厂布设2个土壤监测点;江南丝厂布设10个土壤监测点, 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;苏州大学西校区布设8个土壤监测点,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。
本次调查共完成20个土壤采样点,9个地下水监测井和1个对照监测点的采样工作,累计送检73个土壤样品(包括1个对照样);采集地下水样品10个(包括1个对照样),全部送检。主要检测酸碱度(ph)、重金属8种(铜、铅、镉、六价铬、汞、砷、锌、镍)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57种、半挥发性有机物(svocs)64种、有机磷农药、有机氯农药和总石油烃(tph)等因子。
3. 场地环境质量
(1)水文地质
通过现场实地记录钻孔土层分布,并使用gms软件模拟绘制出该地块的地质剖面情况(图3-1),同时对本地块地下水水位进行等值线模拟(图3-2)。本次调查的两地块起伏较大,西侧地块杂填土层埋深普遍较深,在3.6~6.0m左右,东侧地块杂填土层埋深相对较浅,为1.6~2.3m左右;其下至6m为粘土层;潜水流向为由西向东,但受降雨影响较大。
图3- 1 地层剖面
图3- 2 地下水流向
(2)土壤环境质量
本次调查共设置20个土壤监测点位和1个土壤对照点位,累计采集79个土壤样品(含6个现场平行样),主要分析了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、半挥发性有机物、总石油烃、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。经调查发现,该地块所有土壤点位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相关环境标准限值,符合标准要求。
(3)地下水环境质量
本次调查共设置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和1个地下水对照点位,累计采集12个地下水样品(含2个现场平行样),主要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、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、半挥发性有机物、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。经调查发现,所有地下水样品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相应环境标准要求。
4. 调查结论
综合而言,两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良好,基本可以满足未来商业商务混合、文化用地的开发需求。
5. 专家评审
专家评审组认为本调查报告编制符合相关的技术导则要求,结论真实可信,可作为后续土地再开发利用的依据。
项目委托单位: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
联系人:闻主任
联系电话:0512- 68018536
报告编制单位: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联系人:张工
联系电话:0512-68136963-8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