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,当天苏州市环保局同时也发布《2011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公报显示,2011年度,苏州全社会环保投入达到387.44亿元,占gdp的比重达3.62%;全市1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,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;在空气质量方面,全市达到优、良级别的天数逐年上升,不过酸雨发生频率仍有47.70%;在噪声污染方面,市区干将东路、南园路和东北街最吵,吴江成为最不安静的城市;苏州生态市创建取得重大突破,所辖五市(县)、吴中区、相城区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市(区),苏州国家生态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。
蓝藻是可能危及苏州饮水安全的元凶。2011年,苏州启动蓝藻预警监测,在太湖、阳澄湖等水域进行蓝藻巡测,对饮用水源、引水通道进行水质监测;同时,通过各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控系统、“全球眼”视频监控系统等自动监测仪器,实时监控蓝藻发生、发展情况;一旦发现蓝藻,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,切实做好蓝藻打捞工作,重点区域做到蓝藻日产日清。另外,苏州全面实施饮用水安全项目,各供水分区均落实了多水源保障措施,实现了供水管网互联互通,做到了源水互补、清水互通。
苏州的水源地主要设在太湖、长江、阳澄湖和尚湖,而太湖是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。白皮书显示,全市1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,属安全饮用水质。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
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,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、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。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,对氨氮污染物的控制成为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关键。
2011年度,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。全市23个太湖流域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5.7%,较上年提高4.4个百分点。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得到进一步巩固,全市5个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得分为86.7分,与上年持平。
全市22条国控及重点流域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,主要污染物为氨氮、总磷和石油类等。水质较好的河流为太浦河和望虞河,水质较差的河流为十一圩港和张家港河。
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由好到差依次为:尚湖、太湖(胥口片)、独墅湖、阳澄湖和金鸡湖。全市主要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,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,表明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。
宏宇环境科技专门负责苏州环评和苏州企业环保验收,对这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格,能够很好的进行环境评价和验收。